今年端午,中国(江华)瑶医瑶药节在江华胜利召开,瑶医云集,药市热闹,有幸在药市长征路街道旁寻到罕见的土茯苓,让人眼亮,让人驻足,因为土茯苓如“十大功劳”,在旧社会断粮的日子,它可以当饭吃,救过穷人的命,称救命粮。我小时吃过,虽难咽但可以饱肚,至今还难忘。 这次见到的土茯苓,有二处,一处是在老邮政局门前,卖土茯苓的主人叫钟玉莲,四、五十岁开外,女同胞,一脸的笑容,憨厚。她说,土茯苓又称泥茯苓,老一辈又称禹余粮,上山找了很久,才挖到这么一点点,难找呀,药用价值大。我曾误认为金钢蔸为土茯苓,其实貌似而实不同,笑话。 求其沅,土茯苓早巳见诸史册,如《本草纲目》《本草拾遗》等,查之可究其沅。如明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专家李时珍著的《本草纲目》巨著中载,土茯苓又名草禹余粮、仙遗粮、泠饭团等名,“时珍曰:按弘景注石部禹余粮云,南中平泽有一种藤,生叶如菝葜,根作块有节,似菝葜而色赤,味如薯预,亦名禹余粮。言昔禹行山乏食,采此充粮而弃其余,故有此名。观陶氏此说,即今土茯苓也。故今尚有仙遗粮、冷饭团之名。亦其遗意。陈藏器本草草禹余粮,苏颂图经猪苓下刺猪苓,皆此物也,今皆并之。茯苓、猪苓、山地粟、皆象形也。俗又称过岗龙,谬称也。”在土茯苓目下的《集解》中又有文字载:“藏器曰草禹余粮生海畔山谷。根如盏连缀,半在土上,皮如茯苓,肉赤味涩。人取以当谷食不饥……。时珍曰土茯苓,楚、蜀山箐中。蔓生如莼,莖有细点。其叶不对,状颇类大竹叶而质厚滑,如瑞香叶而长五六寸。其寸民状如菝葜而园,其大若鸡鸭子,连缀而生,远者高尺许,近者数寸,其肉软,可生啖。有赤白二种,入药白者良……。”其药性《本草纲目》也载得明白,土茯苓根,味甘、淡、平、无毒,忌茶茗,主治:食之当谷不饥,调中止泄,健行不睡。时珍曰:健脾胃,强筋骨,去风湿,利关节,止泄泻,治拘挛骨痛,恶疮痛肿。解汞粉、银朱毒,可谓要药。 至于称禹余粮中的禹,大禹治水的大禹,大禹是尊称。史家之绝唱《史记》夏本记第二中载:“夏禹,名曰文命。禹之父曰鲧,鲧之父曰帝颛顼,顼之父曰昌意,昌意之父曰黄帝。禹者,黄帝之玄孙而帝颛之孙也。......当帝尧之时,鸿水滔天,浩浩怀山襄陵,下民其忧。.......于是帝尧乃求人,更得舜。舜登用,摄行天子之政,巡狩。........禹乃遂与益,后稷奉帝命,令诸侯兴人徒以傅土,行山表木,定高山大川。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,乃劳身焦思,居外十三年,过家门不敢入。.......左准绳,右规矩,载四时,以开九州,通九道,陂九泽,度九山。.......”《孟子·腾文公上》载,禹疏九河......八年于外,三过家门而不入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话一样,“我将无我,不负人民”。此乃土茯苓和禹的大概。 据此,当知土茯苓之神韵,当知禹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、伟人和传奇,鉴古知今,继往开来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,保护大自然,建设生态环境,让象土茯苓一样的万事万物呈现一片蓬勃生机,成绿色的大家园。现试作诗一首,以赞土茯苓:“土茯苓不土,造福人间土。人人珍爱它,余粮遍乡土。” 版权声明1、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,并标明本网站网址(http://www.yaodu365.cn)。 2、转载或引用本网站中的署名文章,请按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。 3、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、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,本网站不承担责任。 4、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、恶意使用本网站内容者,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 |
2023-05-21
2023-10-11
2023-06-01
2023-07-12
2023-05-18
请发表评论